2023 年的小结

2023 年我养了一只蓝猫,从西城区的一户人家那买的,挑的时候看见这只猫特别机灵,眼睛水灵水灵的,喜欢乱蹦乱跳,不像她的兄弟姐妹都窝在角落瑟瑟发抖。养猫需要注意一点,你得经常陪猫玩,用逗猫棒、激光笔跟她玩捕猎游戏,否则她会有一腔精力没地方释放,然后挠你咬你试图引起你的注意,或者在家里巡回跑酷。猫行为学家会让人们想象猫身上有一个气球,平常她受到惊吓,引起好奇心,愤怒,焦虑,都会让这个气球变大,如果没办法释放就会爆炸。毕竟猫每天都待在这个小小的水泥盒子,每天只是重复着吃饭、舔毛、睡觉,她大概每天 14 个小时都在睡觉,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叫人起床,因为猫醒来太久,没有办法想象人那么长时间一点反应都没有,她只会觉得房间里的同伴挂了。猫失去在大自然居无定所的生活和随意繁殖,但得到了带暖气的房子、猫粮和长命二十岁,还有铲屎官给她的安全感。

去年毕业我开始正式工作,很容易分散注意力。开放式办公,意思是想找谁直接找,一切以项目完成为主。于是,这边一个会,那边一个需求,必须关掉飞书的红点,才能过滤不重要的消息。有了一份工作,就明显地发现没有时间成长,只用来工作、吃饭、娱乐、休息,需要更多的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,工作本身就消耗情绪上的能量,一旦回到家,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事就只剩下躺着床上刷手机。今年我也开始找教练学游泳,学习游泳其实是纠正之前不标准的泳姿,姿势对了,发力才对,然后才游得好。于我而言,蛙泳容易纠正,因为从小就学,自由泳就难了,最大的难点在于核心力量不足,换气稍慢就容易沉底。我想还是自己的原因,除了上课的时候,我就没有思考游泳的事情,找了教练这件事就变成了他的,我从想游泳,变成了完成某个泳姿多少圈,一种爱好就变成了上班。一个人游泳,只需要关注自己内心感受,有教练,就会想满足他的要求,想游更长距离,哪怕动作不标准,哪怕身体不适合,也按规定时间上课。一个项目有了明确的指标,人们就成为它的奴隶,反而忘了原本的目的。

工作也是那么一件事,一开始我觉得拿着笔记本,敲着代码很酷,天天陪着电脑很开心,那是高中,现在看见上班族在地铁座位上敲笔记本就心酸。以前觉得 AI 很酷,那时候看着《西部世界》,什么二分心智理论,什么模拟仿生人,大学职业规划写的就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,学习起来才知道这些理论全是编剧吹出来的,现在工作起来当然也不是一回事,乙方的要求、老板的喜好决定你干什么事。想的时候是一个样,学的时候是一个样,现实又是一个样,生活嘛。

实习和工作差不多两年,我发现我真正在意的是成就感和声誉。吃喝玩乐变成短暂的愉悦,完全不像小时候那样,打一台小霸王游戏机能开心一暑假,吃一顿麦乐鸡块能忍一个星期不吃早饭。现在唯一能从玩里面获得乐趣就是打把 CS,打完一种没有做正事的亏欠感还会油然而生 —— 我相信这是教育带来的心理疾病。成就感侧重于自己完成某件事得到的愉悦。声誉说白了是在意他人的评价,尤其是组织、权威评价,于是我怕在工作中出错,尽量做到事无巨细。能培养出理想的打工人,听话,而且能自我鞭策 —— 这多少是教育的目的。高中教育神不知鬼不觉达到目的,它弄出排名榜,生怕你不知道自己跟别人比起来多差,让你学会自我鞭策。它填满你的时间表,生怕你不适合工作的 996,用高压培养你的忍耐力,这样不合适的人就从这样的体系下淘汰了。我并不是说成就感或在乎声誉有什么错,要做出一番事业,不论是公司的还是自己的,成就感必不可少。在乎声誉或者是完美主义反而是一种束缚,没有它的时候人会不敢试错,因此得不到反馈,有了它的时候,人就容易盲目自信,也得不到周围人的真实意见。只是我们为了得到这些东西,是不是有点过头。

人们为了让猫咪适应城市的单调房子发明逗猫棒,同样为了让打工人适应城市生活,创造工资和年终奖,有了它们打工人自己就能找到自己的逗猫棒。我看过一个视频,讲的一只城市长大的蓝猫,从几十平米的小屋搬到农村,换成广袤田野,让猫咪驰骋,这只猫抓起麻雀来,昂首挺胸,眼睛瞪着发愣,仿佛这世界只剩下那蹦蹦跳跳的小鸟,但愿我也能找到那块田野。
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