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归档:社会和思考

硬币计划

Coin-Project 硬币计划

起因是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催作业了,导致我没空去做其他的,还有备课,还有就是提高大家的自觉性。我决定对改作业催作业收费,需要这两项服务的人自愿付费,不限制金额

当然我目的不是卸磨杀驴,课程结束后,我会把所有付款人和款项公示,并以集体的名义,将所有费用,捐赠给支付宝公益平台的免费午餐计划,同时你也可以自行进行捐款。

收费有很多好处:

  1. 避免有些同学自律性不足,中途退出或者不交作业。
  2. 不论是我还是大家,学习 Python 会更加有使命感。
  3. 贫困的孩子们可以多吃饱饭。

参加硬币计划的同学:不限制金额,请自己捐款,然后把截图给我,要带明确的个人标识嗷。复制下列口令到支付宝,即可参与捐款:

15我支持【免费午餐】爱心捐赠,一起来吧! http:/bU4S46I45X0长按苻制,去👉zhi[爱心]亻寸[爱心]宝👈首页进行搜索,参与爱心捐赠

捐款之后,请填写【腾讯文档】,确定你公示的名字。参与的同学以后作业请发送到 python[\at]benearyou.com (请把 [\at] 改成 @ ,才是真实邮箱,目的是防止垃圾邮件骚扰)

如果不参与:不影响正常上课,有问题仍然可以在群里答疑。只是不单独催作业改作业了,但你仍然可以看直播和其他人的作业对答案。

公示名单

捐赠人 金额(元)
Yulia Юлия 50
xpzoumeng 50
三十 66
喵不乖 66
乐子 20
Aimee 50
Robb 10
JonDoe297 50
总额 422

感谢你们的学习,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!

免费午餐计划简要介绍

捐款项目的地址:支付宝公益平台-以公益的方式,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的机会

免费午餐坚持“师生同食、就地取材、透明公开、村校联合”学校执行的四项基本原则,保障为孩子们提供安全、营养的免费午餐。

1、服务时间:长期

2、帮扶地区:全国

3、受助对象:我们开通了多渠道面向社会公众筹集善款,以一人一餐4元的标准为乡村学校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。若学校存在因学生贫困吃不上午饭、离家远无法回家吃饭、学校没有能力提供午餐等情况,可向免费午餐基金上交开餐申请。

2020年,我的年度消费总结

物质

年度日用品——床上用品
这一年,我对物质没有太多的需求,甚至连数码产品测评都不怎么看。现在我只关注实用性,经常就是用拼多多。没有什么比床单、枕头更能直接地改变人生的幸福感。每天的八个小时你都在享用它,那为什么不提高这方面的品质呢?尤其是它让你心情更好。与其买个没必要换的新平板,为啥不买能更加显著改变生活质量的东西呢?

年度食物——鸡胸肉

由于疫情,我在家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做鸡胸肉,炒、煎、炸、焖。独居的日子里,做菜就像写代码一样有趣。它富含蛋白质、比猪牛肉便宜、低脂、比鱼肉容易处理,有什么比鸡胸肉好呢。

文化

年度反英雄电视剧——《黑袍纠察队》

我已经对传统的超人英雄电影感到厌烦,尤其是 DC 粗制滥造的电视剧,套路严重,do loop: obstacle——talk —— grow——battle ——win 。非常喜欢这部剧,与其说它解构了超人英雄,不如说是把超人英雄放下神坛。超人英雄首先是人,那么就会和现实所有人一样贪嗔痴,我认为这是自从《黑镜》第一季第一集以来,少数让人眼前焕然一新的剧情了。

年度爽剧——《后翼弃兵》和《终生》第一季
都是爽剧套路,不过爽的有层次。前者的镜头语言超越了绝大多数国产电视剧和电影。后者可以认为是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加长版——令人感动,且我看了一个通宵。

年度垃圾剧——《美丽新世界》
实在没办法,想吐槽一下。简直浪费时间,改编自《同名小说》,这部剧的改编失败在于,小说想要表达的内核和剧已经完全不同了。我不知道编剧是不是非常享受剧中的上等人生活。

年度科幻短篇——《黄金原野》
我愿称它为中国的《星际穿越》。大刘这次站在了人文与科幻的路口,故事有点中国人才有的美感。

年度科幻小说——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》
悲剧色彩,人生的际遇,从弱智到天才,再跌回谷底,是怎样的感觉?小说的目的中,有一个是用别人的眼睛去体验生活,这本书完美诠释了这一点。

年度小说——《幻影书》保罗·奥斯特

故事很讨巧。我跟主人公产生了共鸣,因此感受人生的幻灭、虚无。连一个人在世上留下的最后一个作品都消失了,那么他的存在的意义呢?讲实话我讨厌那些令人沮丧的小说,尤其是本书作者的弟子「村上春树」所写的那些关于孤独、丧失意义感的小说。但这本书是例外。它竟让人有某种探索生活的决心,去爱的勇气。(相反的,保罗·奥斯特《布鲁克林的荒唐事》很甜很好)

年度音乐人——王雁盟
人老了,越来越不喜欢新歌,因此常常听徐佳莹的改编歌曲,室友因此常常吐槽我。今年发现了王雁盟,算是更新了一下,除了 The Piano Guys 之外,这算是我最喜欢的纯音乐作者。他的《玛奇朵漂浮》是多么令人沉醉呢,就像做了一个关于夏天的梦,我飞入了棉花云中,飘摇啊飘摇。

年度社科书籍——《被劫持的私生活》
以前互联网公知肉唐僧开山之作。目前他已经退隐。这本书阐述的是两性关系的发展史,如果你对两性道德、女权主义感兴趣,那你应该看看了。

年度心理学书籍——《非暴力沟通》
虽然看上去这本书是指沟通技巧,但我感到很神奇的是,作者似乎将心理学的理念穿插进了这些技巧中。所谓沟通,并不只是跟他人,还可以是跟自己沟通。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跟别人好好说话,更不用说和自我沟通。

真正的互联网,已经死了

1991年8月是万维网向公众开放的时间,实际上万维网仅仅是互联网的一个功能子集。今天的人们习惯了 HTTP、URL 和 HTML 技术,把 URL 叫做链接,把 HTML 页面叫做网页,将万维网称为互联网,也能看出万维网的影响之深远。(下文仍用互联网指代万维网)

今天我们谈到互联网,基本上是指手机上那几个 APP。在中国,手机上又基本上是腾讯系、阿里系、美团系、字节系、百度系的应用,在国外,你又绝无可能离开谷歌、亚马逊、推特、脸书……几个巨无霸公司占据互联网的大部分流量,掌握的垄断的资本,其他的小鱼小虾则在缝隙中生存,这样的现象不分国界。

互联网生意是一场零和游戏,你增加聊微信的时间,就会减少刷淘宝的时间。因为每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有限,所以依靠广告或者电商收取利润的互联网企业必须得做点什么。他们的手段,我们也体验过:一个是收集用户的数据更好地推送广告,另一个是让用户在 APP 上待更长的时间。

因为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缺失,且惩罚力度较低,所以公司为谋利收集数据,和众多互联网公司共享数据,创建广告联盟,形成精确的用户画像,使广告转化能力大大提高。如何让用户待在 APP 上不走?这一点字节跳动比谁都清楚。字节跳动在近年能与腾讯阿里并肩,除了强大的运营能力,不可缺少的就是算法推荐技术,二者成就了今日头条和抖音,提高了用户在线时间,生生从巨头手里剜下一块肥肉。

如今的用户流量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几个地方,互联网企业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。你大可想象,我们去早餐店吃牛肉面,老板却在粉里放罂粟让人上瘾,同时偷偷拿到你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、昨天去了哪、前天晚上买了什么……

数据掌握在公司手上,于是你只好去某个特定的网站买会员,看你爱豆的电视剧,却被告知你应该再加钱提前点播。你发文十分钟,收到满屏的评论,突然系统告诉你不知道因为什么法规帖子被删。今天的互联网,就是一个强制的公路收费站,你可以不往那坑坑洼洼的路开,但大家都往那去,你又有什么办法?

互联网之父伯纳斯·李说,互联网正处于「临界点」 ,偏离了最初设想。

但互联网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。

在1945年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之后,万尼瓦尔 · 布什在论文《和我们想得一样》中表达对科学的担忧——科学正在朝着毁灭而不是相互理解发挥作用, 他在书中畅想道,科技可以造出 memex 这样的机器:它可以存储人类的集体记忆,可以使知识更容易获得。大英百科全书的体积可以缩小到一个火柴盒那么大,一个百万册的图书馆可以压缩到书桌的一端。

受到 memex 的启发,伯纳斯·李发表了论文《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》。随后,他创建世上第一个网站 Info.cern.ch ,并花时间确保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万维网技术在公共领域免费开放,不设专利。他设想人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网页,访问他人的网页。互联网将是一个没有控制中心的网络,会造就一个明达、互动、宽容的世界公民共同体。

万维网雏形论文《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》
万维网雏形论文《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》

初代互联网也的确拥有自由。因为互联网核心设计是,任何人可通过一个网页的超链接跳转另外一网页,设计者仿佛是从「论文的写作要有参考文献,而从参考条目可以找到另一篇论文」获得的灵感。

十几年前,人们纷纷搭建自己的博客( blog ),参加不同论坛,交换各自链接,你常常可以从一个博客找到其他博客的友情链接。人们掌握着自己的数据,依靠着搜索引擎,在一个又一个网站间跳转。

互联网变成今天这个形态,跟智能手机脱不开关系,准确来说,是苹果手机。自2007年 iPhone 第一代横空出世以来,手机都开始拥有了上网能力,并大大降低上网难度。

从微观上说,早期手机互联网页面提供的技术较弱,页面显示效果不佳,比如无法定位 GPS 、 Flash 视频太耗电且存在安全问题、无法在锁屏状态下接收会话等,以至于互联网公司选择开发适配手机的应用而不是网页,来提高互联网服务的体验。互联网公司没有理由,也没有动力,让用户从自己的应用内跳转到其他的网站,美其名曰为「用户安全」着想。作为例子来说,微信封杀淘宝链接,淘宝程序员创造性地想出了淘口令,于是你分享商品只好发火星文了。

从宏观上说,因为手机与通信技术升级,全世界网民数量逐年增加,资本嗅到商机,纷纷涌入互联网公司,没有资本的公司往往胳膊拧不过大腿。要知道,互联网公司的存在,需要人员和服务器,这两样东西每天都在烧钱。因此提供持续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获得了更多用户,更多用户就意味着更多投资、更多硬件和更好服务(更不用说社交网站或者即时聊天的这类有用户量红利的服务)。更具体地来说,互联网公司并不是软件公司,它不依靠卖软件产品获利,而是靠持续服务赚钱。这就全网流量为少数几个企业所垄断。

互联网公司将用户限制在方寸之地,人们不能再随意地跳转,搜索引擎也不再能搜索到那些数据。营销人员、产品经理也称那些被限制在应用内部的流量为流量池,将网红或 KOL 的带来的流量称为私域流量。所谓移动互联网事实上已不是互联网,只有用户对着几个中心服务器交换数据。

当下应用为适应快速更新应用功能,更多是在原生应用中嵌入网页,还有小程序的出现,都表明当前网页技术足以媲美原生应用,但显然仍是少数应用开放链接跳转。这样看来,如果说网页技术的落后是历史的偶然,那么资本涌入互联网企业并使其垄断就是必然。

互联网公司拥有我们的数据,小则控制我们的见闻,推送相关广告,以谋私利,大则干预现实的进程,操控公投和选举。在可想象的未来,由于智能家居和健康硬件普及,这种干预只会与日俱增。操控他人的人生,简直易如反掌,给他疯狂推送诸如「35岁被裁员了怎么办」的内容,引导网友攻击他的评论,根据他心跳频率判断他是否焦虑,再推送相关的降压产品广告。或者等他出门开着特斯拉,锁死车窗,加大马力,让刹车失灵,最后将事故原因伪造成自动驾驶系统的故障。

互联网中心化的根本原因,大概不是计算机科学的问题,而是社会学的问题。人是不是天生喜欢中心化,天然喜欢统治与被统治?这问题的答案也许还能解释,为什么会有宗教、王权,现代又为什么会有明星、网红。

众 APP 因河为池,以邻为壑,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。而那个自由的互联网世界,远在抖音被封禁之前,早已消逝。

欲望与生活

古时犬儒主义的第欧根尼,常常是光着脚,半裸着身子,模样像个乞丐,住在一个破桶里。这样的生活出自于他的选择,他希望摆脱繁文缛节和奢侈享乐,像狗一样悠闲自在就好。现代人大概很难理解那样的生活,因为我们既不会像梭罗,拿起斧子,冲进山里,建造出自然主义的屋子,也不可能像炸弹客,企图按自己所想,炸裂工业社会。

大多数人都知道佛陀的故事:释迦牟尼是个王子。其父为他建造春、夏、冬三座宫殿,使他不知疾病和死亡,令他享尽肉体的欢愉。王子一次出行后,知晓生老病死,极为震撼,因此参禅悟道。今人少有实践的机会,对于生活的想象,仅止步于视听之娱。即便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爸爸,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智慧。一个人却也会对放牛娃那种人生——放牛卖牛赚钱娶媳妇养娃放牛,嗤之以鼻。

又有什么资格呢?我们的生活,无非是从一个水泥盒子到另一个水泥盒子,我们人生最大的愿望,就是耗尽大半辈子拥有自己的水泥盒子,盒子外面要放个带轮盒子,盒子中央要放个金属盒子,去接收它的洗礼,再努力往返于其他水泥盒子,这样就能换取更大更好的盒子。大家喜欢围坐在金属盒子前面,互相讨论谁的盒子更实惠,谁的盒子更有品,谁谁谁又购买好多盒子。邻居家是这样,亲戚朋友家是这样,有什么不对呢?

佛学认为要放下自我,才能抛弃执念,到达彼岸。可我们今天连自我都难以分辨,随身带的手机,里面每一个APP,都是欲望的入口,都是比贪嗔痴更为复杂的集合。现代人的欲望,可以在烦躁的闹铃中消散,也可以在斑驳的朋友圈中升起,坐在电影院建立起对美好生活的想象,下楼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生活。购物广场不是纯粹的商品交易中心,而是向人们兜售价值观的现代教堂。在他们的模式里,爱情不外乎一颗恒久远的钻石,一次马尔代夫的旅游,生活可以简化成一台豪车,一栋靠湖的花园洋房。年轻人轻奢,女性值得更好,中年人应享受精英品质,连宠物狗都可以纵享关爱啊!

我不是反对工业和消费主义,只是反对不经过选择的生活。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,又有什么必要去反对别人的生活方式呢。如果可以把人的规律找出来,好比光传播规律,可以等价于光总是沿着最短的路径传播,也许人的存在目的也能被发掘出来。然而人存在大部分时间不过是在狩猎、进食和交配,可供参考的历史不过万年,进入工业社会也才两百年。人存在的法则同其他生物一样,无非是维持自己作为负熵体的存在,吸收能量,增大地球的熵。硬要说有什么目的,就是可劲造,把能量消耗掉,繁衍无数后代,创造更多产品,殖民其他星球,开发更多能源。这和放牛娃的故事又有什么分别呢?宇宙无非是一场熵增游戏,迟早都会完蛋。

人始终活在共同体的想象之中。在部落中听从酋长的命令,可以集体狩猎饱餐。在宗族下信奉牛鬼蛇神,对长者言听计从,是为了收获粮食,稳定婚配。现代不再需要之前落后的组织型态,只需要社会契约,陌生人之间就能马上展开协作,这样的局势和工业化一同将人们撕成原子态。于是,垄断巨头和政府,为世界提供了这样那样的观念,只要接受观念的人足够多,钻石就可以卖出高价,豪车别墅的生活依然会受到追捧,人开车行在路口,即便没人也依然遵循着红灯停的规则。我们需要的,只是在这些欲望和规则之下,看见真正的自己,和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暴君

思维决定情绪。

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成为一个暴君,无论是对于自己还对于他人。原因在于过往的经历造成了当下的思维模式,当你在遭遇什么的时候,大脑会在瞬间给出评价,接着情绪漫过全身,大脑后知后觉地给出理由和评价。

几乎人的所有消极情绪都是不合逻辑的。认知科学告诉我们,当我们消极时,一般有十种扭曲地认知方式:

  1. 非此即彼:有一点不完美就认为彻底失败。比如:“高考失败我还有什么前途。”事实是前途并不只有高考才能成就。
  2. 以偏概全:发生了一件消极的事,就认为不好的事情会接踵而至。比如:表白被异性拒绝,比如:“我可能永远都是单身狗了,谁会喜欢我,看来是孤独终老了”,而事实是只是一个人拒绝你,并不能代表什么,地球上那么多人,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对象。
  3. 心理过滤:单独拿出一件消极事件的细节,反复回味,最后整个世界都暗淡无光。比如:有同学嘲笑自己的梳妆打扮,结果就想“人本性都是残酷无情的”,完全忽略自己过去几个月,那么多人都没人对她残酷无情。
  4. 否定正面思考:拒绝正面体验,坚持暗示自己“它们不算”,给自己的成就泼冷水,有悖于现实体验。比如:考试考了第一,坚持认为自己是走运;别人夸自己好看,却始终认为“这只是因为他们比较友善”;这样你将早遭受巨大的痛苦,无法欣赏美好的事物。
  5. 妄下结论:喜欢用消极的理解方式下结论,即便没有明确的事实。
    1. 读心术:发现别人的行为不如意,就认为是针对自己,懒得去查证。
    2. 先知错误:觉得事情会越来越糟,并深信不疑,认为它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。
  6. 放大和缩小:对于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优点等,会夸大它们的重要性,但对于你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等,会不理智地将它们缩小,把他们看得微不足道,“双目镜把戏”。
  7. 情绪化推理:认为只要有负面情绪,就足以证明事实非常糟糕,因为自己在想“我感觉得出来,所以肯定就是真的”。比如:拖延,你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事要做,“一想到就烦得要死,看来是做不完了”,然后你就真的没做,事实上,慢慢来总可以做完。
  8. “应该”句式:习惯于用“我应该做这个”和“我不应该做那个”来鞭策自己,好像需要被皮鞭抽打才能好好干活一样。“必须”和“应当”也产生同样的抵触效果,这样的句式带来的就是内疚,当你把这个句式强加于其他人的时候,你会产生愤怒/沮丧/仇恨。
  9. 乱贴标签:树立一个完全负面的自我形象,极端的以偏概全。比如投十个篮球,最后一个不中,就开始想“我根本不适合打篮球”,而不会说“我这一球失手了”。你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,其中思维、情绪、行为在里面翻腾,而不是一座雕像。你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天天吃饭而认为自己只会吃饭,这样太幼稚了。
  10. 罪责归己:“内疚之母”,某些外界消极事物你根本不需要负责,却把他们归咎为自己的错误。本质上是有很强的控制欲。比如:孩子总是调皮惹祸,母亲就想“我肯定是个糟糕的妈妈”。事实是,很多情况下,我们只能影响事物,而不能控制事物。

将这十大认知扭曲记得滚瓜烂熟,并且记得在大脑做出下意识判断地时候,及时纠正错误(最好写下来)。相信我,这会让你终身受益。


2018年过去了一大半,我学到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,人最宝贵的品质一定包括了管理情绪的能力。

好人的门槛

有人在火车站猛然倒下,一脸上冒汗的黑汉子冲过来,大手搓搓想做心脏复苏术。如果你就在现场, 如果你是个好人,你就应该拉住他。理性告诉我们,应该问他是不是白大褂或者急救员,有没有相关资质,如果不是,踹飞他。

但是大多数人在寻常事物中却失去了这种觉悟。看见有雷锋现身,我们第一反应是在心中涌起暖流,默默夸赞,少有人会阴戳戳地反问:你有资格吗?因为做好事大概是一件少见的事情,人人都怕打击到一颗良善之心,怕世上老太变多,彭宇变少。因此一厢情愿觉得做好事是不需要门槛的,它最好不需要,要不然还怎么维持一个世界和平人人和睦的幻想。

作为一个坏人,我有义务打破这种幻想。有几个坏人会觉得自己在做坏事?日军进犯认为自己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,将东亚从殖民统治中解放。恐怖主义觉得哈里发国必然降临,杀死异教徒是在遵守预言。纳粹分子直到希特勒自杀,还觉得自己在维护德意志民族的尊严……大晚上说那么大的事情,怕要吓坏小孩子。

捡点朴素的事情来讲,一群女生在路边喂野猫,太阳当空照,野猫懒洋洋,女生特好看,网友狂点赞,说那么心地善良的小姐姐真是人美心美呢。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,让人不忍心拆穿。好心是一回事,好事却是另一回事。

仔细回想一下高中生物知识,一个地方对于猫的承载力有限,同时,野猫的繁殖能力很强。那么,喂猫的人会随着猫的数量而上升吗?显然不会。那么他们的后代怎么办?抱着这种恐怖想法,去搜索一番就会知道如下情况:

1.长时间喂养野猫,野猫会发胖,会依赖人,会失去应有的戒备,这让猫贩子有机可乘。

2.野猫如果依赖这个地盘,就会放弃其他地盘,如果有一天没人喂食,它就要和其他猫争夺一番。

3.猫的后代不断增多,容易饿死,造成更多悲剧。
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好人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,把野猫带回家,做好绝育,给它取一个温暖的名字,就已经相当圆满了。

在更为广大的视角中,我们会发现这件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,野猫一部分可能来自于自然,但大多数来自人类的遗弃。于是好人开始创立宠物救助中心,建立领养制度,接纳野猫,交给值得托付的人。这样,第一个好人就有一个新渠道做好事了。

如果侥幸拥有了更多专业知识,我们会知道野猫的泛滥,本身就是人的原因。人只觉得猫可爱,于是把他们带到亚欧大陆。受人偏爱,下仔能力强,适应性又好,可谓天时地利人和,猫一气之下破坏了生态平衡。猫捕猎鸟类,但大多数时候是为了玩,于是数量庞大的野鸟消失,还形成了一份长长的灭绝物种名单。本质上人出自于对猫颜值的青睐,伤害了鸟类。即便是现在,野猫在城市找不到足够的食物,同样会捕食鸟类。于是好人开始调查研究,写出数据报告,吸引更多注意力,跟爱猫者做出对抗。这样,总体上好人变得更多。

什么是门槛?这就是门槛。一个好人只是让自己沉浸在升华的氛围中,吃瓜群众致力于赞叹善心,会不会真的出现乌托邦?当好人容易,是因为道德评价不需要理性的参与。需要理解,很多事不是去商店买面包那么简单,更何况猫不适合吃淀粉。需要理解,不是目的正确,就能带来纯种的善事。有时候,贪官奸,清官要更奸。需要理解,好和坏并不存在一条完美的本初子午线。

当鱼钩横贯手指,本能要求人立即拉出鱼钩,倒刺会刮伤手指,从而留下更大的伤口。而正确的做法是,让鱼钩穿透手指,然后剪断鱼线,这样伤口更小,愈合更快。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,以为自己做了好事,其实是做了感觉好的事。

所以,每次我做好事之后,都会拔掉一根腿毛,确认自己跨过门槛。终于有一天,腿毛光光。


人似乎分为好人和坏人。好人睡得好一些,而坏人似乎能更好地享受醒着的时间。——伍迪·艾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