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暴君

思维决定情绪。

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成为一个暴君,无论是对于自己还对于他人。原因在于过往的经历造成了当下的思维模式,当你在遭遇什么的时候,大脑会在瞬间给出评价,接着情绪漫过全身,大脑后知后觉地给出理由和评价。

几乎人的所有消极情绪都是不合逻辑的。认知科学告诉我们,当我们消极时,一般有十种扭曲地认知方式:

  1. 非此即彼:有一点不完美就认为彻底失败。比如:“高考失败我还有什么前途。”事实是前途并不只有高考才能成就。
  2. 以偏概全:发生了一件消极的事,就认为不好的事情会接踵而至。比如:表白被异性拒绝,比如:“我可能永远都是单身狗了,谁会喜欢我,看来是孤独终老了”,而事实是只是一个人拒绝你,并不能代表什么,地球上那么多人,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对象。
  3. 心理过滤:单独拿出一件消极事件的细节,反复回味,最后整个世界都暗淡无光。比如:有同学嘲笑自己的梳妆打扮,结果就想“人本性都是残酷无情的”,完全忽略自己过去几个月,那么多人都没人对她残酷无情。
  4. 否定正面思考:拒绝正面体验,坚持暗示自己“它们不算”,给自己的成就泼冷水,有悖于现实体验。比如:考试考了第一,坚持认为自己是走运;别人夸自己好看,却始终认为“这只是因为他们比较友善”;这样你将早遭受巨大的痛苦,无法欣赏美好的事物。
  5. 妄下结论:喜欢用消极的理解方式下结论,即便没有明确的事实。
    1. 读心术:发现别人的行为不如意,就认为是针对自己,懒得去查证。
    2. 先知错误:觉得事情会越来越糟,并深信不疑,认为它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。
  6. 放大和缩小:对于自己的错误和他人的优点等,会夸大它们的重要性,但对于你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等,会不理智地将它们缩小,把他们看得微不足道,“双目镜把戏”。
  7. 情绪化推理:认为只要有负面情绪,就足以证明事实非常糟糕,因为自己在想“我感觉得出来,所以肯定就是真的”。比如:拖延,你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事要做,“一想到就烦得要死,看来是做不完了”,然后你就真的没做,事实上,慢慢来总可以做完。
  8. “应该”句式:习惯于用“我应该做这个”和“我不应该做那个”来鞭策自己,好像需要被皮鞭抽打才能好好干活一样。“必须”和“应当”也产生同样的抵触效果,这样的句式带来的就是内疚,当你把这个句式强加于其他人的时候,你会产生愤怒/沮丧/仇恨。
  9. 乱贴标签:树立一个完全负面的自我形象,极端的以偏概全。比如投十个篮球,最后一个不中,就开始想“我根本不适合打篮球”,而不会说“我这一球失手了”。你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,其中思维、情绪、行为在里面翻腾,而不是一座雕像。你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天天吃饭而认为自己只会吃饭,这样太幼稚了。
  10. 罪责归己:“内疚之母”,某些外界消极事物你根本不需要负责,却把他们归咎为自己的错误。本质上是有很强的控制欲。比如:孩子总是调皮惹祸,母亲就想“我肯定是个糟糕的妈妈”。事实是,很多情况下,我们只能影响事物,而不能控制事物。

将这十大认知扭曲记得滚瓜烂熟,并且记得在大脑做出下意识判断地时候,及时纠正错误(最好写下来)。相信我,这会让你终身受益。


2018年过去了一大半,我学到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,人最宝贵的品质一定包括了管理情绪的能力。
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